選科、選校的感言

      轉眼間,我的孩子由牙牙學語的小嬰孩變成今天的年青人。回頭一望,仿如白驅過隙,回味每一個成長片段,又是百般滋味在心頭。哪有父母不痛錫兒女,不希望他們開心成長?然而,處身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代,父母總希望孩子嬴在起跑線,莫講是失敗或跌倒,就是連困難也不容發生。我時時問自己,這樣的成長是健康的嗎?

      到了十一月,中三的同學開始為自己選科而煩惱,中六的同學也要準備JUPAS報名。我經常遇到不少同學因為選錯科、選錯學系而不開心,有的是家長堅持同學要報讀,而不是同學有興趣或有能力讀,有的是香港人的通病----「人云亦云」,人人都說好的,同學怎可以放過?身為家長的我,有時也會犯了同樣的錯,以為自己是專業,以為自己所想是對的,更認為自己為兒子們的選擇一定是最為他們好的。於是,在給予孩子們意見時往往忽略了他們的主觀願望。不要以為我是校長,我和孩子們的相處便沒有問題,有時我和他們的意見也可以南轅北轍,火星撞地球。

        莫講是選科,選校又是另一難題。到了十一月,小六家長會為子女選中學到處奔跑;中六的家長又會為子女選讀大學及不同學系而苦惱。中六家長還好,始終子女是中六,他們也是準大學生,如果要放手給子女也是可以理解的,但小學生年紀輕輕,家長怎可以放鬆手腳?我完全明白大家所思所想。很多小六家長向我請教選校的心得,其實我也是邊走邊學吧! 今天資訊泛濫,單看看網上資料已經多的是,然而,那些資料又並非完全可信。如果只聽人家的話又真是不可靠的。我時常告誡自己,名聲何其大是沒有用,拿了多少獎也是沒有用,因為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;那所中學出了諾貝爾獎的得主也好,出了世界冠軍也好,那又於我何干?得主不是我的孩子吧!最好還是親身走入校園遊逛,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,更重要的是看看孩子的能力、個性能否配合學校的辦學理念。比方說,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優異,能夠承受學業的壓力,當然可以替他們選讀對學業成績有更高要求的學校。又有些孩子有運動藝術的天分,如果所選的學校特別重視體藝發展,那對孩子的學習進程便有很大作用了。對我而言,學校的品德教育更為重要。不論孩子長大後成就有多大,個人操守出了問題,最終要鋃鐺入獄,身為父母的我又會甘心呢?

       父母與子女相處貴乎互相尊重。我跟我的學生相處都是同一模式。她們有事要找我的,我必會聆聽;我會告訴她們校長為甚麼會這樣想,為甚麼要這樣做!當她們走錯了路,我會好言相勸,甚至有時要大聲喝罵她們,所謂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。最近有同學告訴我初中很多課程都像深了,綜合科學、生活及社會科,甚至數學都要用英文,中一又多了英文班,學校是否要催谷成績?我坦白的告訴她們,我們的同學進步了,學的東西當然要深一點,面對競爭的世界,好好裝備自己是必須的,我的學生真的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及共通能力才能迎接未來的機遇。然而,毋忘初衷,我最想學生學習的是「學會學習」的能力。學校讓每位同學都有參與不同活動的機會,發揮自己的潛能,是因為我深信人人皆可學。我曾經告訴自己我不想放棄學生,所以我鼓勵她們珍惜課堂內外學習的機會。世事並非完全如意的,當我遇到真的難以應付學校課程的同學時,我也要勸告她們好好為自己的將來設想。青春不是無限,我們應該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,活出精彩的人生。培德不是避風塘,無風以後,船隻也應揚帆出海吧!

      對我來說,成績不是萬能,獎項也只是曇花一現。我向來不喜歡把學生的成績及獎項用作吹噓宣傳,所以大家找不到我校有海報歌頌同學的成績,因為我明白這會為其他同學帶來壓力,更讓人誤會我們只為成績、獎項來辦教育。我們在臉書、網頁上的紀錄是希望向持分者報告學生的成果, 更重要的分享她們成長的喜悅,讓同學獲得家人朋友的肯定,所以大家要留意的不應只是結果而是過程。我樂見學生開心快樂,找到自己人生的路,那怕是轉校來的插班生或離校的一群。

      各位同學,今天我和你們活在培德的天空下,你曾否後悔選錯學校?可能有,也可能沒有。茫茫人海中,我們竟在此地相遇,共同生活,這也是緣分。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有迷網和失落,我明白你們各人都背負着不同的故事,我很難完全了解你們每一個人,但我和老師們仍樂意伸出雙手帶着你們向前走。我們的意見未必是你們喜歡聽到的,甚至你會覺得我們太嘮叨,但師長們的心意永遠都是希望你們生活愉快,前途無限。今天社會太重視功利,社會問題日趨嚴重,很多人都變成金錢、權慾的奴隸,每天好像只為生活勞勞役役,忘卻心靈上的富足。我希望你們可以在培德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真正意義,體會那份助人的快樂,勇於接受自己的不足,更要勇於接納他人,在困難中學習成長。我相信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。正如會祖曾說過:”Let us do what we can and not get anxious about what we cannot do”(讓我們做我們所能做的,無需擔心幹不來的事),我們就把一切交給天主吧!